港澳宝典免费资料
黄疸
【特色病案】 2022-07-11
分享到


李某,男性,44岁,2018年9月20日初诊

主诉: 乙肝病史10余年,身目黄染1月余

病史: 患者乙肝病史10余年,未系统诊治,未监测肝功能等,1月余前起无明显诱因出现身目黄染,伴乏力,食欲下降,于医院检查:HBsAg(+),HBeAg(+)HBcAb(+), ALT: 125U/L,AST:93U/L,TBIL:85.2umol/L,DBIL:47.5umol/L,HBV-DNA:3.26*10^6copies/mL,B超:肝脏弥漫性改变,考虑早期肝硬化,脾大,于口服恩替卡韦,熊去氧胆酸胶囊,天晴甘平治疗,黄疸无消退来诊,现症见:身目黄染,色鲜明,乏力,纳呆,偶有右胁隐痛,睡眠正常,小便色黄,大便偏干,查体:舌红,苔黄腻,脉弦数。

西医诊断: 乙肝后肝硬化 代偿期

中医诊断: 黄疸 阳黄  热重于湿

治法: 清热利湿退黄

方药: 茵陈蒿汤加减

茵陈30g,焦栀子10g,生大黄5g,龙胆草10g,郁金10g,车前草30g,黄柏10g,黄芩10g,滑石20g(包),5剂,水煎服,日一剂。

二诊:服药后大便通畅,小便色黄逐渐减轻,右胁隐痛缓解,身目黄染稍减轻,精神好转,舌暗红,苔黄腻,脉弦。

仍以清热利湿退黄为法:茵陈30g,焦栀子10g,生大黄5g,龙胆草10g,郁金10g,车前草10g,赤茯苓12g,柴胡10g,黄柏10g,黄芩10g,滑石12g(包),5剂,水煎服,日一剂。

三诊:黄疸已退,右胁偶有隐痛,纳呆,二便正常,舌暗红,苔黄腻而干,脉弦细。复查胆红素正常,前方加活血化瘀之品:茵陈30g,焦栀子10g,生大黄5g,柴胡10g,丹参30g,赤芍12g,郁金10g,

车前草30g,香附10g黄柏10g,苍术10g,10剂,水煎服,日一剂。

 

按语: 湿热交蒸,民病黄疸,湿热郁蒸不解,胆汁外溢肌肤,故发黄疸,本例即为湿热之黄疸,故以茵陈蒿汤加减,通腑泄热退黄,因湿热瘀阻较重,故加龙胆草、黄芩、黄柏苦寒之品以清泄肝胆之热而助退黄之功,加滑石、车前草利湿清热,使湿热有去路,郁金能解肝胆之郁结,并有消黄化痰之功,故药后黄疸消退,从病因而论,黄疸退后,肝胆瘀阻未能立即恢复,故三诊在清热利湿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之丹参、赤芍,理气之香附,燥湿之苍术。

 

 


是否下载
取消